KTM 歷史
前往頁面 1, 2  下一頁 快速轉頁: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重車論壇 首頁 -> :: KTM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八月 18, 2010 1:28 pm    文章主題: KTM 歷史 引言回覆

1934: Hans Trunkenpolz 在 Mattighofen 開了一家專事維修的小公司。

1937: Trunkenpolz 的這家公司成為正式的摩托車供應商,銷售的是 DKW 摩托車。
(關於 DKW 的歷史可以參考 http://dkw-nz350.hit.bg/dkw-hist.htm)

1938: Trunkenpolz 的公司持續擴張,此時已是上奧地利州最大的汽、機車維修工廠。
(奧地利是個共和國,由福拉爾貝格州Vorarlberg、克恩滕州Karnten、薩爾斯堡州Salzburg、提羅爾州Tirol、上奧地利州Upper Austria、下奧地利州Lower Austria、維也納、布爾根蘭州Burgenland、施泰馬爾克州Steiermark 九州所組成)

1951: 開始著手開發主力產品: 輕量型摩托車 R 100 (98 cc)。

1953: 公司取名為 Kronreif, Trunkenpolz, Mattighofrn Motorcycle Company,並首次展示了了共 20 部一系列 KTM 摩托車產品。接著參加了第五屆 Gaisberg 賽事,首次參賽就包辦前三名。
(Ernst Kronreif與Hans Trunkenpolz 是兩位 KTM 的創始者,Mattighofrn 則是 KTM 發源所在地)

1954: KTM 摩托車出貨達到 1000。KTM 贏的 Austrian 125 級冠軍,這是 KTM 第一個全國性比賽冠軍。

1955: 開發 125 cc 長途旅行機種,並開始參加 on-road 賽事。

1956: 第一次參加 International Six Days,並由 Egon Dornauer 奪下王座。

1957: 產品線擴大至 sports 摩托車 (Trophy 125 cc) 和 KTM 的第一部速克達產品 (Mirabell)。

1958: Erwin Lechner 持續駕著由 Ludwig Apfelbeck 所打造的 KTM 賽車稱霸各 off-road 賽事。

1959: 二輪產業的不景氣造成了 KTM 摩托車產品的中斷,但是 KTM 卻還是在這一年推出了速克達 "Ponny" 和 KTM 的機器腳踏車。

1963: Comet 加入了 KTM 產品線。

1964: KTM 開始腳踏車產品生產。橫跨全國的越野比賽恢復舉行,KTM 廠隊也在這一年誕生,KTM 參加了 International Six Days。

1966: 機器腳踏車 Comet 突破 10000 台。KTM 贏得在瑞典舉辦的 International Six Days 三面金牌。

1968: 越野車產品 Penton Six Days 銷往美國。

1970: Manfred Klerr 駕著 KTM 新開發之 250cc 越野車贏得奧地利全國冠軍。

1971: KTM 員工數達到 400 人。

1973: KTM 提供 250 cc 一系列產品,Cross 和 Enduro。P. Roulev 和 G. Moiseev 分別為 KTM 贏得 WC Points 和 Grand Prix。

1974: KTM Hobby III 加入產品線,此時 KTM 的產品已有高達 42 種不同型號之多。俄羅斯人 Gennadij Moiseev 替 KTM 贏得第一個 250 cc MWC 冠軍頭銜。

1975: KTM 推出 on-road 機種 Comet Grand Prix 125 RS。 KTM 車手 Sigi Lerner 成為奧地利越野冠軍,Alessandro Gritti 成為歐洲 Enduro 冠軍,G. Moiseev 則替自己贏得第 2 個 250 cc MWC 冠軍。

1976: KTM 著手打造自有的 125 cc 引擎。在國際上則成就了義大利 Farioli Racing Team 車隊贏得兩個歐洲冠軍頭銜。

1978: "KTM America Inc." 在俄亥俄州 Lorain 成立,這是 KTM 在美國的第一個子公司。這一年 50 cc 的產品組合擴張了,Moiseev 則贏得了第 3 個 250 cc MWC冠軍。

1980: 公司名稱改成 KTM Motor-Fahrezeugbau KG。積極開發更多運動機種,輕量化...

1981: KTM 開始生產 125 cc 水冷式越野機車。76% 的產品行銷到全球 13 個國家當中,700 名員工造就了年營業額 7億5千萬先令的成績。
(先令: 奧地利貨幣單位)

1982: 越野機種開始在後輪上裝載名為 "Pro Lever" 的避震系統。著手開發 KTM 水冷四行程引擎,是為市場領先者。

1984: KTM 開始生產散熱器。獲得奧地利陸軍單位的訂單。Heinz Kinigadner 成為 MWC 250 cc 冠軍。

1985: KTM 第十萬顆引擎在這一年誕生,這是一顆 500 cc 水冷式引擎,馬力為 50 bhp。Heinz Kinigadner 則在這一年二度奪下 MWC 250 cc 冠軍。

1986: KTM 成為第一家提供前後碟煞的車廠。KTM 贏得義大利 Six Days 所有級別的冠軍。

1987: 四行程引擎開始導入產品當中(單汽缸,560 cc,頂置式凸輪軸)。生產迄今已超過 98000 散熱器,93700 腳踏車,12600 機器腳踏車,和 10600 摩托車。

1988: 終止速克達之生產。

1989: 美國選手 Trampas Parker 成為 WMC 125 cc 冠軍,並和 Huesser 搭檔取得 MWC sidecar 冠軍。KTM 將大部分股權售予 GIT 信託,公司管理人 Eric Trunkenpolz 也在這一年去世。

1991: KTM Motorfashrzeugbau AG 宣告破產,公司被切割成散熱器、 摩托車、腳踏車、工具製造等四部份。

1992: 摩托車部門獨立出來後成立了新公司 " KTM Sportmotorcycle GmbH ",以新的經營方式、Hard Enduro 理念來設計他們的摩托車。在賽事方面,1990 由 Paul Edmonson 摘下 EWC 冠軍頭銜 (125 cc),Peter Hansson 拿下 500 cc 冠軍。1991 和 1992 年由 Jeff Nilsson 拿下 125 cc 冠軍,Mario Rinaldi 拿下 1992 350 cc 冠軍。

1993: KTM 開始跨入拉力領域,並贏得 Atlas Rally 五個組別的冠軍。

1994: "KTM Sportmotorcycle GmbH" 更名為 "KTM-Sportmotorcycle AG",員工人數達 212 人,並開始生產 "Duke" on-road 機種。

1995: 取得瑞典 Husaberg AB 並接管了 White Power Suspension。 生產超過了 12000 摩托車,營業額 1億1千萬先令,這一年共獲得 2 個 EWC 冠軍頭銜,並贏得 Master Rally 和 Tunisia Rally 兩項比賽。

1996: 發表一系列搭載電發系統的 LC4 引擎車種。德國和瑞士的子公司再這一年成立。以 KTM-Motorradholding AG 在維也納(奧地利首都)掛牌上市。Shayne King 贏得 500 cc MWC,和數不清 Enduro 和 Rally 比賽。

1997: LC4 Supermoto 和 LC4 Adventure 上市,這是 KTM 第一款以省油為概念設計的車。在賽事方面則囊括了3 個 EWC 冠軍頭銜: Shane Watts (125 cc),Mario Rinaldi (400 cc),Kari Tiainen (500 cc)。

1998: 新一代二行程 125/200 cc 引擎,新 "Z" 設計, 並使用 PDS (Linkless Suspension System)。這一年 KTM 建造一座包含了研發中心的組裝工廠,並成立 了KTM England 分公司,在賽事方面則包辦了第 20 屆 Paris-Dakar Rally 第2名至第12名。

1999: KTM 開始為產品線道入新的能量,這包括了 KTM RACING 400/520 cc 新四行程引擎,和 KTM 首顆獨立潤滑 125/200 cc 引擎。市場方面 KTM Spain 分公司成立,並中止了股票的交易。賽事方面,. Juha Salminen 贏得 EWC 125 cc 冠軍,Giovanni Sala 成為 EWC 總冠軍,Thierry Magnaldi 則贏得 Rally World Cup.

2000: 在慕尼黑國際車展中發表了 KTM 雙汽缸作品。市場方面 KTM France 分公司成立。這一年是比賽成績輝煌的一年: KTM 共贏得了 6 座冠軍獎盃! 125 cc MWC (Grant Langstron),500 cc MWC (Joel Smets),125 cc EWC (Juha Salminen),250 4T EWC (Matteo Rubin),400 cc EWC (Mario Rinaldi),500 cc EWC (Kari Tiainen).

2001: 啟用在 Mattighofen 新的零件庫存中心。KTM 第 5 次在達卡拉力賽獲得勝利。

2002: 位在 Munderfing 的新引擎組裝廠正式啟用。賽事方面 Thierry van den Bosch 成為 Supermoto 世界冠軍,Fabrizio Meoni 則駕著雙缸 950 稱霸達卡拉力,Juha Salminen 則再次取得 EWC 優勝。

2003: 950 Adventure 正式上市,並發表了 990 Duke。將研發中心移至 Mattighofen。這一年計有 70514 台摩托車被銷往世界各地,總營業額到達 3億7千6百萬歐元。賽事方面 KTM 開始跨足 125 cc Road Racing WCS,EWC 本年度冠軍計有: Juha Salminen (Enduro),Steve Ramon (125 MX),Joel Smets (650 MX)。Rally World Cup: Cryil Despares。National US Champios 2003: Grant Langston (125 cc Supercross),Mike Lafferty (Enduro)。

2004: 推出 990 Super Duke,並在慕尼黑國機車展中發表了 990 RC8 Venom 和 950 Supermoto。在 Mattighofen 啟用他們新的企業大樓,成功地將 KTM 這商標成為業界的領導品牌。
在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成立 KTM 新的分公司。這一年共銷售出 76815 台摩托車,總收入達到 4億零2百4拾萬歐元。同時也獲得了 17 個世界冠軍,累積迄今已達 104 個世界冠軍頭銜。

2005: 推出了 950 Supermoto,並發表了 990 Adventure,950 Super Enduro R 兩機種。與 Polaris Industries Inc. 合作 (美國最大 ATV 業者)。這一年共銷售了 80356 台摩托車,總收入 4 億5千1百2拾萬歐元。
這一年共獲得了 16 個世界冠軍獎盃,累積冠軍則來到了 120。KTM wins the Constructor title in the 125 cc Road Racing World Championship. KTM 開始投入 250 cc Road Racing World Championship。Cryil Despares 贏得達卡拉力比賽。KTM 囊括 EWC 所有冠軍獎盃 - 6 座。

2006: 在這個年度 KTM 總收入首次突破 5 億元大關。今年總共銷售了 84421 部摩托車,較去年成長了 5%。 Off-road 部門因為這正向的成長而開發出更多的機種,Street 部門則成功推出 990 Adventure 和 950 Supermoto 兩機種,且雙缸 950 Supermoto 銷量也不斷攀升。這一年共 9 個車手冠軍,7 個製造商冠軍,累積冠軍數量已達 136。

2007: KTM X-Bow 在日內瓦國際車展的全球首次亮相就獲得廣大迴響,KTM 將在上奧地利州的公司中進行這輕型跑車的一系列量產行動。

2008: KTM 在今年的一開始就搬進了他們位於 Mattighofen 更現代的運籌中心,確保零件可以更可靠、更快速供應到全球各個角落。
在運動界,2008 對於 KTM 來說也是豐收的一年: KTM 廠隊共贏得了 9 個車手冠軍和 7 個製造商冠軍,累積的 162 座冠軍獎盃也是傲視群雄。

2009: 提出了革命性的 350 MX 賽車和 2 部非常迷人 125 cc 概念車,不僅僅吸引了年輕人的目光,更讓人不經意發出歡聲呼。KTM 的車手們則為 2009 劃下完美的句點,Motocross 和 Enduro 車隊在 6 項 WM 賽事中獲得 4 個冠軍,KTM 的第一支 Superbike with the vice-champion title at the IDM caused sensation. 截至目前為止,KTM 這家熱衷摩托車運動的公司已經擁有 173 個世界冠軍頭銜。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八月 18, 2010 2:25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MWC 就是 Motocross World Championship 的縮寫,是 F.I.M. 認可的全球性越野錦標賽。MWC 早從 1957 年開始舉辦,使用的是制式 500 cc 排氣量的引擎。250 cc 級在 1962 年加入 MWC 系列賽,125 cc 則在 1975 年加入。在 1957 年之前,這賽事名稱為 Europen Championship。

到了 2002 年,F.I.M. 採納了更環保、更人性化的四行程引擎加入比賽,同時排氣量分級上也做了些修正。MWC 是目前最高等級的越野錦標賽,區分成三個不同級距,MX1 是最高等級,允許二行程 250 cc 以下,四行程 450 cc 以下車種參加比賽。MX2 允許二行程 125 cc 以下,四行程 250 cc 以下車種參加比賽。MX3 允許二行程 500 cc 以下,四行程 650 cc 以下車種參加比賽。比賽時間為 35 分鐘加 2 圈,一般來說比賽圈數都在 16 圈以上。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twtsairr

250cc級騎士 (普通重型)
250cc級騎士 (普通重型)
twtsairr

註冊時間: 2007-09-28
文章: 481
居住地: 690 sm 魚幫.5413.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八月 18, 2010 5:0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會把ktm的歷史挖出來
必定是死忠粉絲 Smile Smile Smile
_________________
確認目標 掌握方向 勇往直前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八月 18, 2010 5:16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網上看到的資料,順手貼上

International Six Days Enduro (簡稱 ISDE) 是 F.I.M. 紀錄裡頭最具歷史的 off-road 摩托車賽事。

ISDE 初次舉辦是在 1913 年,地點在英格蘭的喀來耳。比賽每年舉辦一次,期間因兩次世界大戰曾停辦,比賽地點遍及全球各地。早期的比賽環境對摩拖車的可靠性和車手的技巧都有著嚴苛的考驗。當時所謂的 "road" 以現代的觀點來看,這才是真正的 "off-road"。在 1980 之前,ISDE 其實是稱做 International Six Days Trial,Trial 有考驗、磨練的意思。比賽地點在 1973 年之前都是在歐洲地區舉辦,1973 年則第一次漂洋過海遠行到美國舉辦,自此之後在歐洲區外舉辦的頻率越來越高: 澳大利亞 (1992, 1998),美國 (1994),巴西 (2003),紐西蘭 (2006),智利 (2007)。

近幾年已吸引有來自 32 個不同國家的的車隊參加。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比賽的規則和環境還是必須跟上摩托車運動的發展,但賽事對於參賽車輛及車手的嚴酷考驗依舊。在這 6 天,超過 1250 英哩的路程當中,車手必須克服環境的惡劣,車輛的限制,甚至超越自我的極限,6天的時間,穿越超過 1250 英哩的路程到達目的地。

ISDE 每年吸引了超過 500 名騎士參加,同場還有數以千計的工作人員及場邊觀眾,也為地方帶進可觀的觀光收入。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聶小倩聶小倩
世紀末救世主傳說

亞 洲 車 神
亞 洲 車 神
聶小倩聶小倩

註冊時間: 2009-11-06
文章: 2723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八月 18, 2010 5:1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感謝分享 Smile
Smile Smile Smile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六 八月 21, 2010 3:30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轉至奇摩知識

達卡拉力官網: http://www.dakar.com/
達卡越野賽(Dakar Rally)不僅是高難度的越野馬拉松競賽,更是一項驚奇的冒險活動!比賽跨越歐、非兩洲,穿越極端的沙漠地形,超過10,000的驚險賽程,被喻為「全世界最嚴苛的越野賽」!「荒遠的沙漠」、「挑戰的地形」、「壯麗的景觀」是巴黎達卡大賽最強調的比賽傳統。是全球越野賽車界的一項傳奇,和越野賽事中的最大考驗。在超過10,000公里的賽程中,不但考驗車手的體能、耐力與技術,也考驗著賽車的性能與耐用性,更考驗車隊的後勤維修能力!

70年代末期有一些冒險越野拉力賽在西北非舉行,法國人Thierry Sabine參加1977年舉行由象牙海岸首都阿必尚(Abidjan) 到法國尼斯(Nice) 的長途拉力賽,騎車穿越利比亞沙漠時意外迷路,在他安全的回到法國之後,Thierry Sabine提出從歐洲出發,在賽內加爾首都達卡 (Dakar) 結束的跨洲越野賽的構想,這成為了今日的達卡越野賽的開始,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巴黎-達卡越野賽(Paris-Dakar Rally)。

首次的巴黎-達卡越野賽在1978年12月26日從巴黎開始出發,比賽穿越阿爾及利亞、尼日、馬利,經過10,000公里的長途跋涉,於隔年1月14日抵達賽內加爾首都達卡(Dakar)。有170部各式車輛參賽,其中包含90部機車,最後共有74部車順利完賽。

巴黎達卡是一項知名的探險越野賽,這樣的比賽探險的特質大過一般的賽車競速,它吸引了前F1車手、演藝明星、摩納哥皇室成員,是一項極度有趣的活動。從1981年第三屆比賽開始,被當時的國際賽車主管機構FISA所認證,並開始吸引廠隊投入參賽。前10屆比賽的路線都是從巴黎-阿爾及爾-達卡,從巴黎出發之後,從法國南部跨過地中海,再從阿爾及爾展開非洲部分的賽程。1986年的第八屆的比賽是到目前為止賽程最長的比賽,賽程長達1萬5千公里。

巴黎達卡大賽和其他賽事一樣,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除了比賽精神不變,很多規則和舉辦方式都隨著時空而有所更動。1992 年,巴黎達卡大賽首度改變終點,車隊從巴黎出發,一路跑到非洲南端的開普敦,不再局限於「巴黎─達卡」的範圍;有從達卡出發,再回到達卡的例子,2000 年則從達卡出發,在埃及開羅結束,而由於不再限於從巴黎出發,比賽名稱也漸漸定名為「達卡越野賽」。

Mitsubishi從1983年以Pajero參賽以來,已連續22年參加此項比賽,戰績相當輝煌,總共拿下9次冠軍,從2001年至今已獲四連霸,為達卡越野賽的常勝軍

達卡越野拉力賽的比賽規則依循FIA所制訂的跨國越野賽規範,被歸類為超長距離跨國越野賽,顧名思義必須跨越數個國家、區域,比賽實質上由這些規則來管理。參賽車輛分為汽車、機車、卡車三個組別,每天採移動式前進,定點補給、維修的比賽方式。與一般越野拉力賽一樣,每天的賽程中包含了LS路段(liaison section)和SS路段

(special stage),不過基於安全因素,主辦單位於 1992 年首度引進 GPS衛星定位系統,至於近兩年為了保留傳統拉力賽的定位挑戰精神,在比賽中另外會指定幾個路段限制 GPS 的使用,以考驗副駕駛的領航能力。2004年在規則上並沒有重大的改變,不過在摩托車類別中,SS路段中獲得前三名的車手,可以在隔天自由選擇出發的順位。

比賽在秘密的賽道路線內進行,賽前禁止進入賽道勘查,由競速的SS路段(special stage)和連接SS路段的LS路段(liaison section)所組成,LS路段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跑完。比賽成績是以SS路段完成時間的累積與判罰時間加總之後的長短來決定,而次日的出發順序,則是由前一天比賽的SS路段結果來決定。超長距離跨國越野賽規定賽程全長必

須超過6500公里,而且其中必須有4000公里的SS路段,然而達卡越野賽通常舉辦15到20天,其間有一天的休息日,所有的路段加總起來近乎10000公里,是這類比賽中最長的。

汽車組又分成『量產車組』與『超級量產車組』兩組。『汽車量產車組』相等於FIA規範的Group T1,賽車規格必須符合Group T的規定,不過改裝規範則是與Group N相似。『汽車超級量產車組』由目前FIA的Group T2編組,基礎車型無需認證,這個等級跟過去的原型車組相近,原車的外觀不需要保留,同時管狀車身結構也是被允許的,不過引擎進氣有限制,各排氣量等級的賽車有各自的最低車身重量及懸吊行程限制。為了提高兩輪傳動參賽車的競爭力,特別放寬兩輪傳動參賽車的最低車重限制,懸吊行程也沒有限制。除了兩輪傳動組之外,其他組別禁止使用輪胎自動胎壓調節系統CTIS (Central Tire Inflation System) 。並特別規定油箱必須裝載可以跑完800公里的油料(並建議設置額外的10%安全油料),並裝設遇難信號裝置以及救生包。

卡車組規定車輛總重必須超過3.5頓,改裝規範則近似Group N,但有輪胎尺寸上限,貨台的尺寸也有限制,每一項都必須經過FIA的認可。不需加裝進氣限流器。

摩托車組分為『量產組』和『超級量產組』兩組。量產組的規格很接近市售車,而超級量產組則是量產車再行改裝。每組再依引擎排氣量分為三個等級。沙灘車(ATVs)與側邊車各有一組,不分引擎型式。摩托車組450C.C.或是更大排氣量的參賽車,不論量產或是超級量產級別,都有速度上的限制。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越野阿基

小綿羊騎士 (輕型免許)
小綿羊騎士 (輕型免許)
越野阿基

註冊時間: 2007-04-17
文章: 118
居住地: HCU 車隊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二 八月 24, 2010 12:14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鄧董你真的太酷了!!! 525什麼時候騎騎看呀!!!
_________________
http://tw.myblog.yahoo.com/lovestar0627/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發送電子郵件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01, 2010 11:31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Red Bull 與 KTM 似乎淵源滿深的,有人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超級~冷清清
瓜果蛇蠍 皆來自怨念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超級~冷清清

註冊時間: 2010-04-03
文章: 69
居住地: 平安時代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01, 2010 2:50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joshua 寫到:
Red Bull 與 KTM 似乎淵源滿深的,有人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

故事帶給大家無限的回憶!!!
希望有人分享 hoho
_________________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joshua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06-04-30
文章: 64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01, 2010 8:4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Red Bull 的原產地好像奧地利?
如果是的話,自家人挺自家人好像也滿合理的。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明松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明松

註冊時間: 2007-05-13
文章: 1039
居住地: KTM的小角色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01, 2010 9:07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我記得Red Bull原本好像是泰國的.不知有沒有講錯.
之後好像被奧地利買走了.
_________________
https://www.facebook.com/ktm.Ming.Song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發送電子郵件
聶小倩聶小倩
世紀末救世主傳說

亞 洲 車 神
亞 洲 車 神
聶小倩聶小倩

註冊時間: 2009-11-06
文章: 2723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01, 2010 11:40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明松 寫到:
我記得Red Bull原本好像是泰國的.不知有沒有講錯.
之後好像被奧地利買走了.

Smile Smile Smile
在曼谷可以喝到各式各樣口味的Red Bull Smile
~~~~有消息奧地利總公司已開始販售
"紅牛可樂"
有車友在美國有喝到啦!!! Smile Smile Smile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萱小毛
高雄脆脆設計小咖NO.126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萱小毛

註冊時間: 2008-05-08
文章: 1023
居住地: 糕熊狼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02, 2010 12:19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明松 寫到:
我記得Red Bull原本好像是泰國的.不知有沒有講錯.
之後好像被奧地利買走了.

不小心好奇了一下~跑去估狗

WIKI百科寫的:

紅牛能量飲料(Red Bull Energy Drink;在某些國家稱為 กระทิงแดง (泰文)或Krating Daeng)是一款最早起源於泰國,並在奧地利、泰國、菲律賓、中國、越南等地生產,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的知名機能性飲料品牌。

紅牛公司的總部與生產線設址於奧地利的湖濱福煦(Fuschl am See),是個距離薩爾斯堡不遠、人口1344人的小鎮。其銷售網超過100個國家,2000年的全球銷量為10億罐250毫升裝,當中英國佔2.6億罐。除了歐洲版的紅牛外,在此飲料的發源地泰國,當地版本的紅牛則是一種不含碳酸,成分較為濃縮的一般提神用機能性飲料,常見到的是150毫升玻璃瓶的包裝。

紅牛原本是一位泰國商人許書標(Chaleo Yoovidhya)於1966年在曼谷創設的一個機能性飲料品牌,其產品經常被夜班工人、長途貨運的駕駛或泰拳(蹴道)選手拿來當作提神與健身用。
1985年時,曾在寶鹼(P&G)亞洲地區分公司任職的奧地利商人迪特利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因為對這款飲料的喜愛,決定將這款產品的配方與商標權買下,行銷到亞洲以外的市場。
他在1986年在奧地利設立了紅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改良紅牛飲品的配方加入了碳酸,而變成一種氣泡飲料在奧地利銷售。相較於傳統的提神飲料,馬特希茨以一種非常流行、時尚的方式來包裝產品,獲得空前的迴響,而廣為年輕族群接受。
1992年紅牛(撇開泰國版的Krating Daeng不計)首次外銷到奧地利以外的國家——匈牙利,並且在之後很快速地擴展到超過一百個國家以上的廣大市場。
_________________
http://album.blog.yam.com/a223575845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
聶小倩聶小倩
世紀末救世主傳說

亞 洲 車 神
亞 洲 車 神
聶小倩聶小倩

註冊時間: 2009-11-06
文章: 2723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02, 2010 1:33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萱小毛 寫到:
不小心好奇了一下~跑去估狗

WIKI百科寫的:

紅牛能量飲料(Red Bull Energy Drink;在某些國家稱為 กระทิงแดง (泰文)或Krating Daeng)是一款最早起源於泰國,並在奧地利、泰國、菲律賓、中國、越南等地生產,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的知名機能性飲料品牌。

紅牛公司的總部與生產線設址於奧地利的湖濱福煦(Fuschl am See),是個距離薩爾斯堡不遠、人口1344人的小鎮。其銷售網超過100個國家,2000年的全球銷量為10億罐250毫升裝,當中英國佔2.6億罐。除了歐洲版的紅牛外,在此飲料的發源地泰國,當地版本的紅牛則是一種不含碳酸,成分較為濃縮的一般提神用機能性飲料,常見到的是150毫升玻璃瓶的包裝。

紅牛原本是一位泰國商人許書標(Chaleo Yoovidhya)於1966年在曼谷創設的一個機能性飲料品牌,其產品經常被夜班工人、長途貨運的駕駛或泰拳(蹴道)選手拿來當作提神與健身用。
1985年時,曾在寶鹼(P&G)亞洲地區分公司任職的奧地利商人迪特利希·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因為對這款飲料的喜愛,決定將這款產品的配方與商標權買下,行銷到亞洲以外的市場。
他在1986年在奧地利設立了紅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改良紅牛飲品的配方加入了碳酸,而變成一種氣泡飲料在奧地利銷售。相較於傳統的提神飲料,馬特希茨以一種非常流行、時尚的方式來包裝產品,獲得空前的迴響,而廣為年輕族群接受。
1992年紅牛(撇開泰國版的Krating Daeng不計)首次外銷到奧地利以外的國家——匈牙利,並且在之後很快速地擴展到超過一百個國家以上的廣大市場。

Smile Smile Smile
感謝分享 Smile Smile Smile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萱小毛
高雄脆脆設計小咖NO.126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1000cc級騎士 (大型重型)
萱小毛

註冊時間: 2008-05-08
文章: 1023
居住地: 糕熊狼

發表發表於: 星期四 九月 02, 2010 2:11 a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聶小倩聶小倩 寫到:
Smile Smile Smile
感謝分享 Smile Smile Smile

hoho hoho hoho 不客氣

這樣說來說KTM跟現在的RED BULL離的滿近的的耶
地圖查一下車程48KM,比高雄到台南還近

快報一下目前有人在Mattighofen(KTM總廠)說現在的氣溫只有9-10度還下雨 Sad 好冷阿
希望他們能拍照片回來 hoho 但是要等到9月中 Sad
他們現在時間應該是晚上6點多
_________________
http://album.blog.yam.com/a223575845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參觀發表人的個人網站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重車論壇 首頁 -> :: KTM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GMT + 8 小時)
前往頁面 1, 2  下一頁 快速轉頁:
1頁(共2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