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專題]半個甲子的輪胎技術演進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重車論壇 首頁 -> :: 操 控 安 全 改 裝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admin
站內新聞發佈

重 車 太 子
重 車 太 子
admin

註冊時間: 2004-08-10
文章: 3578

發表發表於: 星期一 一月 15, 2018 9:51 am    文章主題: [譯文專題]半個甲子的輪胎技術演進 引言回覆



賽車場上的單圈記錄能不斷的推進,除了車輛進化的技術與日俱增
車手的潛能不斷開發之外,輪胎科技的進步應該是其中的一大功臣。
一條輪胎接觸地面的面積不會大過一兩張明信片,
一輛F1賽車有四條胎,一部MotoGP工廠賽車有兩條胎,它們的接觸地面面積
總和大概也比一張A4紙大沒多少,但是卻可以讓賽車手用這麼快的速度
奔馳在大直線上、承受進彎道前極度減速,一個一個彎道摧殘著輪胎
想想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也有人會質疑說,早在六零、七零年代時期,那些老賽車手跟老車們
也是用差不多的速度跟壓車角度跑著同樣的賽道啊?
這跟輪胎科技有什麼關係? 確實,在二、三十年前車手安全設備沒這麼好
車輛安全結構設計也不如今日完善、更不要提賽事對於場地車輛的規範
不如今日嚴謹的過去,用那種速度騎車開車,除了比賽之外根本就是玩命。
拿七零年末期主宰兩輪賽事的王者Kenny Roberts為例,在他之前
多數車手過彎都是採取同傾方式,不過Kenny Roberts是場地滑胎車手出身
他登上封閉柏油路面賽車之後,體會到要如何超越當時輪胎能力來提升
彎道速度所得到的領悟就是側掛,利用改變重心的方式減少後輪橫向打滑
進而提高彎道速度,所以從此之後GP車手都開始學習用這樣的方式來過彎。

而輪胎廠在這個部分當然也想加速輪胎性能的提升,才能趕得上
車廠賽車的技術與車手騎乘方式的提升改變,
所以才會有Michelin(米其林)跟Pirelli(倍耐力)隨後研發的輻射胎,
而輻射鋼絲胎的技術也得以讓當時"不懂得收油門"的超快車手
Freddie Spencer(史賓賽)在1983年贏得他第一個GP 500分站冠軍,
從此以後輻射鋼絲胎隨即成為主流,無論是賽車場上或是一般道路使用。
迄今我們仍舊享受著這項輪胎科技,不知道接下
來會有什麼從賽車場上引發的技術性革命。



基本上而言我們認為,目前的一般道路用胎在性能表現的水準上
都已經超越三十年前用於工廠賽車上的比賽用胎了,
這樣來說其實一點也不誇張,現今的市售車款在馬力與扭力的數字上
比起過去的賽車差距很小,有些甚至超越,況且一般街道用胎
都必須符合DOT等安全規範要求與達到一定的行駛里程,
如果拿現在的街胎回到過去給以前的賽車使用,
絕對會有改變歷史的速度與成績。
前陣子聽說有種名為VRCT新輪胎科技
(Variable Rubber Compound Technology)
據說這科技能夠讓車輛ECU與輪胎連線,依照用車人的需求
即時改變輪胎分子結構,一套胎可以跑五萬英哩,價格是一套兩千美金
這聽起來似乎很不可思議?我也這麼認為!不過就像當年的Mike Hailwood
應該也無法想像會有輻射鋼絲胎這種產品的誕生,
我們對於VRCT這個像太空科技一般的技術,除了等待之外,還有無比想像。



譯文 : Wei2go
編排 : M.C.S
來源 : Motorcycle.com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發送電子郵件
keming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腳踏車騎士 (無照駕駛)


註冊時間: 2010-04-12
文章: 46

發表發表於: 星期二 三月 06, 2018 4:31 pm    文章主題: 引言回覆

VRCT新輪胎科技
(Variable Rubber Compound Technology)
據說這科技能夠讓車輛ECU與輪胎連線,依照用車人的需求
即時改變輪胎分子結構?
即時改變輪胎分子結構?
即時改變輪胎分子結構?

黑科技無誤.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重車論壇 首頁 -> :: 操 控 安 全 改 裝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